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

<文字曲析>聽見下雨的聲音

文字曲析 聽見下雨的聲音
聽見下雨的聲音.png

(適合對象):男女、年齡不限,限已經會數拍和看得懂文字的捧油^^”

A段為主歌,細分A1、A2、A3是為了把樂段分更細,
讓大家比較明確可以知道在講哪裡。
不然,通常大家只會分A1、A2。
在古典的面向,通常一開始就會先把小節數標上去,
指揮若說重新來過就會指定某小節數,大家就不會迷路(指 不知道在講哪裡)

方文山電影同名主題曲【聽見下雨的聲音】完整MV 
演唱:魏如昀 / 詞:方文山 / 曲:周杰倫

Intro:前四小節Clean Tone EG主旋律,鋼琴4 Beat伴奏+弦樂團襯底,
第四小節第三拍弦樂團增強並讓大提琴聲音走主旋律來領導,
同時也有木琴讓聲音聽起來清爽。
(不然整個音樂聽起來會空間感太強沒有顆粒感)<--這種形容法…這…@$#F……

總之,音樂形成的方式藉由「點線面」來聚結而成。編曲的概念亦如是。
這些專業真的無法用文字完完全全講個明白。我只能盡量。…

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現場上課,或者參加講座的價值在此。
所以,我真的很鼓勵大家多多參加講座,或者找好的老師上課。

A1(八小節):音色piano/主體節奏4 Beat;
偶爾在反拍彈入八分音符的「根音或五音」,
在第八小節處加入碎節奏背景。

A2(八小節):除了A1本體外,另外加入了少許pad,
處處可見A1加入過的碎節奏鼓聲音,一路鋪到A3結束。
(其功能性在預告副歌實鼓節奏的進場)

A3(九小節):前面四小節和弦轉位琶音;
後五小節恢復4 Beat,第八小節有16 Beat切分,
第九小節使用全音符長音醞釀副歌到來。

B1(八小節):略
B2(八小節):略

螢幕快照 2015-09-17 上午12.28.54 

周杰倫 Jay Chou【聽見下雨的聲音 Rhythm of the Rain】Official MV

Intro:piano分散和弦
A1(八小節):piano持續分散和弦,第八小節的第四拍Drum in(Tom1 and Tom2)
A2(八小節):piano持續分散和弦,Drum in and Bass follow。
A3(九小節):piano持續分散和弦,Soft overdrive(較溫和的破音)EG音色刷Chord,
第九小節第三拍吉他音色改成real Distortion(撕裂感較重的破音) 做八分音符四下的session。

B1(八小節):略
B2(八小節):略



圖示補充:
Drum Name.png 


其實很想仔細地把譜貼上來,
並直接在上面註記人人看得懂的彈奏內容和節奏/並附上音色。
然後再做幾組不同段落的演奏方式。
但實在是很挫被告…(os:人紅是非多,怕怕ing)

有的時候表達的太明確,講得太清楚不是件好事。
至少這是我在音樂圈十年的心得。
只好在私下上課的時候講個仔細。
若在網路上有不夠完整處,請大家見諒。


副歌我就先不寫落落長。怕大家看了也頭暈。

總括來說,當這首曲子首發給Queen唱的時候(JAY版未發)
我就認為在最後一次副歌前一定要Transpose+1(升高半音)
果然後來JAY的版本的確做了這個動作。

我特別喜歡在上課的時候,在曲子上做一些設計,
不管是編曲概念上,彈奏的節奏上,空拍或者不是空拍都要補插音,
有旋律不是空拍時地補法?空拍沒有旋律時的補法?
或者,Drum in進場的最佳時刻,怎麼進法?

與其說我喜歡在上課這麼和學生討論這些內容,
不如說,這些內容都是各位需要理解並嘗試去試做的。

不一樣的做法,不一樣的感受。
我希望學生都能在這些不一樣的做法中學習編曲的概念,
然則這些編曲或彈法的改變,也會為一個作品做出不一樣的氣質和氣勢。


總結來說,

一樣要彈聽見下雨的聲音,
初學者建議彈JAY的版本,中級以上可以嘗試Queen的版本。

編曲的設計,
可以確定Queen的版本小地方的細膩度比較多、難度也比較高。
間奏也寫了一小段調性的轉出、又在轉入的色彩改變。
JAY的版本則是在最後一次的副歌做Transpose+1的動作,
讓整個情緒在最後做最後的爆發。

--
親愛的朋友 這是關於音樂領域的粉絲團
重點在講伴奏琴 和一些古典、流行音樂的資訊
期待您多多按讚關注和分享 鼓勵一下:)
謝謝您的支持~\^o^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