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

關於孩子學琴計畫和注意事項

轉貼自「http://www.kawai.com.tw/pdf/qa_001.pdf
有很多錯字Doris有小小編修一下並加上自己看法。


小朋友學鋼琴 對孩子的特長培養,有可能成就他日後的事業方向,
也很可能成為令小孩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。

此外,彈鋼琴可以同時鍛練左右手、增進整個大腦發育,
也能促進聽覺、視覺、記憶、思維的發展以及培 養孩子堅強的毅力。

如此多的優點以及鋼琴令人無法抵擋的魅力,
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將鋼琴作為素質教育培養的基本課程。 
孩子學琴的最佳年齡段很多人認為學琴的年齡越小越好,這可能是一種誤解。

據非正式統計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獎者開始學琴的年齡是 515 歲左右。
因為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先由大肌肉活動開始,再到小肌肉的細膩動作,
而彈琴 需要的是很具技巧性的小肌肉動作,需要相當的耐性,
年齡太小的寶寶協調性稍差且坐不住,此時學琴 無異於拔苗助長。
因此,過早送寶寶去學鋼琴、電子琴、小提琴等樂器是不適宜的。 

孩子接觸音樂及學習行程計畫:
大部分適合接觸音樂的開始就是在媽媽孕期24週(含)以後,
由媽媽聽音樂和孩子互動開始。
寶寶出生之後,可以在他的臥室放他仍在母親肚子裡聽的音樂。
其實,音樂內容,通常我都不太會給太多意見或限制東西。
若執意要我建議,我會讓媽媽在孕期聽大提琴居多,偶爾可以聽一些輕鬆的莫札特。
寶寶出生之後,可以聽巴赫的大鍵琴、鋼琴等作品。偶爾可以放莫札特的鋼琴作品。
(理由和原因有機會再行說明)

兩三歲以後的小朋友,
除了五官對於世界的探索和大肌肉的發展強度增加外,
說和唱也都在嘗試中發出聲音。
(有些孩子比較慢,但無妨的...本來每個人的成長就有快慢)

在一歲時,最喜歡聽到孩子叫爸爸媽媽、阿公、阿嬤等字樣覺得最喜樂,
但我似乎是很少看到有人早早就開始教孩子哼唱。
其實可以不用那麼早沒錯。
但當孩子已經可以簡單講十來個單字後,
偶爾可以嘗試讓孩子發出一些聲音、簡單旋律。

三歲的小朋友是非常熱衷「動來動去」滴。
我認為足三歲半的孩子,或者四歲的小小朋友,
非常適合開始接觸較為正式的音樂教育。
只是這個階段的音樂教育「不是彈琴」,是「聽和唱跳」。

這不單單是對他們的肌肉發展好,也對於他們的聽唱和律動(節奏感)是非常好的學習。

接下來的兩年就看孩子的整體發展狀況,決定下一個步驟的安排。
年紀只是一個非常制式的規範,一切都要看孩子學習狀況,決定行程。很多孩子小肌肉早早就發展的很好,但偏偏過動,或者有些孩子的專注力和定性、理解力很好,偏偏小肌肉發展得非常不好。九歲、十歲手都十分難站立。

學琴的誤區,第一個誤區是只重結果,忽視過程。
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
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
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…… 只看重結果,
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。

對於資深的老師,其實不會造成壓力,而是家長這樣的價值觀會害了孩子。當不會的領導會的,結局通常很慘烈。
家長若覺得就是要聽到一首完整的曲子,老師若礙於經濟考量硬是接受家長的要求(因為孩子是你的,不是我的,你堅持這樣,那我順著你的意思)讓小朋友彈一首首不符合目前程度的曲子,而且又練得很辛苦,進度很慢,也不一定會有成就感。家長在一旁聽只會覺得「奇怪,你怎麼彈半天彈不起來」(因為加長對於旋律是熟悉的)。再者,曲子之所以有共鳴是因為曾經聽過,若這位小朋友過去不曾大量接觸音樂,家長又要老找世界名曲,這不知道是有什麼問題?

很多事情是環環相扣的,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沒有大量聽音樂,又要如何從各個作品中找到「熟悉的旋律」呢?

其實教孩子,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。 
在學習的過程中,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、多種感覺,培養多方面能力。

比如學習彈琴,手眼耳的協調非常重要,
耐性、毅力、戰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,
而經過自身努力戰勝困難後的成就感 也使他心情愉悅。 
此外,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,
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,打冰球、學跆拳道,鋼琴、舞蹈…… 
孩子忙,父母也跟著一起忙。

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,
與父母在一起,是使他們心理發展正常的基礎,
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,你會發現孩子變得不聽話、愛發脾氣等等。
今後容易與 子女在心理上產生隔閡,難以溝通。

關於這個部分,我實在也是強烈建議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。
就算沒有坐在身邊陪他,也不要離得太遠。
例如:孩子在練琴,父母在煮飯,等練完琴吃飯之類。

另外也要給予適合的環境。
我看過太多的家庭,小孩在練琴,爸媽在旁邊看電視。
或者,其他兄弟姊妹在一旁邊玩邊尖叫的...。
各式各樣的離奇的「風景」哪!!

孩子學鋼琴 家長怎樣做?如果可能,請跟孩子一起學琴。
如果家長本身會彈琴,就可以直接指導孩子練習,甚至可以進行四手聯奏。

我倒覺得這個建議在民國105年這麼困苦生活的大環境有點難達成。父母親加班的加班,大家都很努力賺錢養家,哪來時間還陪學琴、甚至陪練?
我的男生家長在上市櫃公司上班,幾乎很難遇到。三天兩頭就飛中國、飛日本、韓國。有的甚至常住兩三週才回來那種,女生家長還笑說「我們不是單親嘿」!(囧~哈)
大家都很辛苦,但我覺得讓孩子覺得學琴是有父母支持關注,是重要的。

但歷史原因讓大多數家長都不會彈琴,如果家長願意花點時間向孩子學習,
讓孩子複述每天課堂的 內容來「教」我們,
就可以最大程度幫助他們回憶和複習所學的知識。

當家長出錯時,請孩子糾正錯誤,還可以讓他們對自己更充滿了信心。
即便胡亂和孩子合奏,也能分享一分由音樂帶來的親子快樂。

練琴是重複性的活動,單調、枯燥。
當孩子練琴時,爸爸媽媽所承擔的任務則是仔細聆聽和適時讚美,絕不是挑毛病。
多表揚、多鼓勵、少批評是必須堅持的原則。

當孩子有彈得不準確、不細緻的地方,最好別急急忙忙地中斷曲子,
而是在孩子彈完之後,用和緩的態度指出錯誤,請他修正。

這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尊重,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狀態、並學會尊重。
彈琴本身是一項複雜的心智活動,有很強的技巧性:
    ——要識譜、搞準指法、手眼協調、左右手配合,
有時還要加上腳踩踏板,即便是音樂天分很高的人,也不會在絕對輕鬆愉快中習得,
非經持久地磨煉,難以掌握。

因此,需要父母每天給孩子規定具體的任務,
比如和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、規劃出每天固定 的練琴時間,
並督促他們堅持,形成習慣;而在每天練習之前,確定當天的內容。
由於孩子年齡小,注意力時間短,可根據其自身情況和知識掌握的程度,
每天可分兩次練習,每次 15 分鐘、20 分鐘,逐漸延長。

如何挑選鋼琴?
因為上課練習的時間很有限,報讀初級班後,
孩子若仍然有興趣繼續學習的,就需要購買一台琴在家鞏固練習。
琴要選購音色好的,有專門用於學習和考級的系列。
如果經濟緊張,二手琴也是不錯的選擇。 

如何挑選呢?
首先是音色。要選擇具有豐富清晰而且持久的音色,
從極度輕奏的樂段到非常響亮的樂段, 動態範圍都要廣,
音色特性要在整個鍵擊聲範圍內保持和諧平衡。 
再次是觸感。觸感要既能令初學者感到舒服,又能令有造詣的演奏者感到得心應手。
若鋼琴的零件公差 能達到五百分之一毫米,其結果就是音量能平均,觸感均勻,更能減少維修的次數。

另外,每台鋼琴都要作定期的調整,
造成鋼琴走音的原因之一就是弦所受的巨大張力。( 20 ) 
因此鋼琴的後架結構要經過精心的設計,
去提高抗應變的效率和延長調整的間隔期。

調音針和調弦的方 法也是能夠提高調音的穩定和準確性。 還要看鋼琴的耐久性。
要通過精心地選擇材料,使用先進的生產設備(包括最新的科學數據和聲學專門知識)
以及在整個製造過程中進行極嚴格的品質管理才能實現的。

鋼琴保養
買鋼琴之前,要在家中選定一個合適擺放鋼琴的位置,
不宜擺放在陽光暴曬的窗口,不宜擺放在離暖氣口較近的地方。
室內濕度過大時,應及時採取除濕措施,以防鋼琴金屬零件生銹、木製件運轉不靈;
室內過於乾燥時, 應想辦法加濕,防止木製件開裂。 
注意灰塵,放蟲蛀,琴體上加琴罩,琴體內放置樟腦丸。 
請不要觸碰鋼琴內部的零件,因為手上的汗液容易讓鋼琴的金屬零件上銹。


鋼琴最好用柔軟的乾布擦拭, 千萬不要用濕抹布。 彈琴前請洗手,手指甲勿長。

如果你想認識電鋼琴: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